很多家长都问幼儿期的打人和咬人最好怎么处理?好像打骂都不起作用,很令家长头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一起看看幼儿为什么会打人或者咬人。
幼儿的这些攻击行为多与他们语言能力有关。他们有的已经开始说些单字,有的还说不出什么有意义的词句。过多的能量及太累、太饿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也都是攻击别人的原因。他们也在失望、遭受挫折和不知所措时完全跳过语言交流而使用身体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攻击他人也是引起关注的一个方法,当然过度兴奋时他们也会控制不住自己。
幼儿都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及社交能力,所以稍不合自己的意愿就会动手。
那什么时候就该对幼儿的攻击行为担心了呢?
攻击行为持续很长时间,如超过几周。
攻击行为发生时很难控制孩子。
把其他人打伤或咬出牙印。
跟家长或其它成年人动手。
被学校开除,不被小区其他孩子接受。
其他孩子觉得跟你的孩子相处不安全。
几周内频繁出现攻击行为。
家长如何能帮助这些孩子?
1.家长在孩子攻击别人时保持镇静
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只能让孩子知道这一招能得到关注,这是在间接地鼓励他这种行为。
2.与孩子沟通
只需要对孩子说“不要打人,打人很疼的”,然后带他去做点别的。
3.反复强调规矩
保持前后一致,家里所有人都要保持一致。
4.及时制止
当家长看到幼儿在自己玩耍时有攻击行为也要及时阻止,比如说拿娃娃打击其他东西时,因为被打的可以随时是另一个孩子。
5.不要让孩子接触暴力
限制孩子看有暴力的卡通很重要,限制屏幕时间很重要。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演吵架,甚至动手。
6.熟知什么能引起幼儿的攻击行为
是过度疲劳、兴奋或什么事件能引起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尽量避免这种场景才能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
7.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释放能量
让孩子的力气使在踢球、打沙包或奔跑上,而不是使在人的身上。
8.与孩子沟通
给孩子点时间,长大了自然就会好转。
9.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有攻击行为,像打孩子等,孩子自然就认为这是允许的行为。
总之,对一般幼儿的攻击行为不必太担心。但需要家长的耐心管理,建立规矩,保持一致,以身作则,相信绝大多数幼儿长大了就自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