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家长说什么可能都还能遵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上了学之后,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很多时候父母的话就是一阵风,根本不入耳。
这样家长只能更加重复自己的话,不停地唠叨试图引起孩子的注意,用显而易见的事实来说教。
可是越这样做孩子听话的时候越少,树立权威靠的并非是说个不停,而是要尽可能地使用简短而有力的话语来对孩子实施教育手段。
在教育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知道不能动手,但是却会忽略唠叨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孩子对于家长唠叨的反感并不亚于家庭暴力。
这种“软暴力”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从而只想要逃离家庭,远离父母。
如果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总是用唠叨的方式来对孩子说教,其实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
想要树立家长权威,并不能只靠发脾气或者唠叨,下面来为家长提供几个建议:
抓大放小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不可能事事都关心,什么都要参与其中。有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或者是家长想要让他们自己去做的,就尽可能地放手。
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家长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自己体会错误带来的后果,从而下一次自我提醒和约束,从而将事情办得更好。
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过度紧张,树立权威的关键就是家长要在重要的事情上说话有分量,如果不管多小的事家长都要说一句或者想要控制孩子,那权威就会荡然无存。
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家长要放手,毕竟他们每天都在成长,需要机会去历练,道理都是从实践中了悟的经验也是从小事中累积的。
家长要放下自己的焦虑,不要每天都千叮咛万嘱咐,再三的提醒只会换来孩子的不耐烦。
只有家长学会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才能够明白大事需要和父母商量才能最终做出决定。
要关心孩子最核心的需求,他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的理想等等,这样父母不仅轻松了许多,孩子也能感到因为爱而给予的自由。
如果从这一点上父母和孩子达成共识,彼此的关系就会更亲近,家长不仅树立了权威,还能让孩子更听话。
学会等待
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不仅不能反抗最好还要马上就做,没有耐心等待也不想理解孩子的想法。
这种爱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控制,因为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且他们的心智和能力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完善,并不能像公司的员工一样,老板一下命令就马上能着手去做。
孩子对很多事情的做法并不理解,即使明白了也未必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
身为父母最需要具备的品质之一就是学会等待,要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给孩子一个能够思考和犯错的空间,要允许他们慢慢做。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不管是思维还是能力都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慢慢变强。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化知识的积累都需要时间的历练。
只说一遍
父母的权威都是在简短的话语中树立起来的,想要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提前做好准备,对孩子下命令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简洁。
选择好恰当的时机,可以提前和孩子说“这话我只说一遍”,然后挑选有分量的话,讲一遍最好,不要超过三遍就可以了。
唠叨反复不会让孩子心服口服反而会厌烦,如果担心孩子不理解,可以单独解释,但最好不要重复。
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尤其要学会点到为止,只要孩子能够认错并且愿意改正就达到了目的,没有必要一个劲地重复他们犯的错误。
牢骚说多了只会让人厌烦,起不到任何说教的作用。
就事论事
家长的权威中必须包含公正公平,就事论事而不是因为这个错误就把之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又都说一遍。
反复翻旧账只会让孩子对父母的说教不耐烦,无法对这次的错误进行反省,那自然说教就失去了作用。
在生活中孩子只要没有犯什么原则性或者危及生命的错误,都可以抓其中的重点,就事论事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而且要尽可能地用简短的语言就事论事。
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成长就等于不断地犯错和改正。
权威的建立靠的不是唠叨和不停说教,而是简短却有力的话语,在教育上父母要有默契,互相维护对方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树立家长权威。
家长之间有了教育的分歧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这样无异于互相拆台,而是要背着孩子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意见达成一致之后再共同教育。
家长的权威不来自于说话的音量,也不来自于唠叨和数落,对孩子的爱,言行一致,讲技巧有办法,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尊重,信任,理解等等这些才是权威的来源。
想让孩子更听话,家长首先要经常处在一个正面和谐的状态中,只有乐观有趣的情绪能够引导孩子充分配合,权威不是让孩子害怕,而是要让他们懂得做事有明确的边界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心里有数。这样的管教才能让孩子觉得是父母的帮助而不是束缚。
天津河东幼儿园贝美蓝天幼儿园面向全市招收2.5-6岁幼儿,为宝宝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致电19902009726咨询或者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