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内向敏感的孩子,父母该怎样认知和培育

作者:贝美蓝天(天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0-06-30 10:31:06

很多家长发现,内向的孩子步入中学以后变得更加敏感,每到一个新地方或接触新朋友时,也会表现的腼腆、害羞;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他们往往将不好的情绪和感受”锁“进心里,不愿意向父母或朋友倾诉来宣泄和缓解自己的压力,而是采取了自我吸收、消化,以至引起了消化不良。

内向的孩子如此敏感,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外向这个维度反映了外界心理能量的获得途径。

内向的孩子更多地把注意力投注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内部思想和情绪中获得心理能量。倾向于在头脑内思考。对事情进行内部的加工,这导致了他们对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感受、更加关注。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从而对事物也更加敏感。

正如例子中的笑笑和冬冬,面对同样的玩笑,冬冬十分在意,并感觉自己受了委屈,最后以不再与苏越越来往的方式来应对这个事件。由此可窥见内向的孩子对一句玩笑话的敏感性之强。

另一方面,步入初中以后,同伴之间的交往容易形成几个人的朋友圈,小团体。

这类朋友圈、小团体往往带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参与到同龄人公开的活动中,不善于向周围人表达和显露自己,喜欢做隐形的自己,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融入同龄人的朋友圈中如此下去,内向的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而言社交经验偏少,与周围的同伴较生疏,自然也就习惯了做班级里的”小特别“。因此,当突然被放在聚光灯下或者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显得放不开和十分在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旦觉得孩子是内向的人,很多父母便开始怀疑:内向是一种病吗?我该怎样让孩子外向一点?我是不是应该把他们多带出去主动跟别人打招呼?是不是应该多做一些“外向的人”才会做的事?很多父母基于对内向人格和外向人格刻板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

研究表明,大部分内向孩子的特点不是人云亦云喜欢做深入的思考,勤于自我反省,有些家长常常为自己的孩子内向,过于敏感而担忧不已,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敏感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有积极的一面,虽然内向的孩子更容易缺乏自信心与果断气概,社交范围一般比较小,但是他们的精力更集中,做事仔细,认真,沉稳,更有耐心,容易和他人建立持久的关系。

家庭成长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待内向的孩子,父母要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一、孩子较为内向时,家长既不能随之自然,也不可直接干涉。

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体贴,重视孩子的情绪反应,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准确对孩子的情况定性以后,再采取合理的措施引导孩子。比如,让孩子多讲讲学校发生的事,鼓励孩子多表达对某些事的情绪和看法。

性格内向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孩子的行为出现明显反常、不合理的行为时,比如社交恐惧症、害怕和外界联系,一直独处,甚至拒绝和亲近的家人沟通等行为,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多与孩子进行沟通,通过一些社交行为和方法来帮助孩子进行改善。

1、通过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倾诉,使压力和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

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家长不要试图直接改变他的性格,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要,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

可以先找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发现孩子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画画、听音乐等,那就和他聊相关的话题,让孩子知道你很关注他,很在意他,当他和你想说的话越来越多时,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转向你想知道的问题。

宣泄的过程缓解了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感,而来自外界的援助使得他们产生被支持感、安全感,在外界帮助的同时,压力会相对减少,问题也可能得到解决。

2、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孩子结交朋友

比起有距离感的大人,内心敏感的孩子更愿意和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相处。所以家长在一些闲余时间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带孩子去朋友家串门,一起玩游戏,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多的干涉。让孩子多体验和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变得开朗外向起来。

也可以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让孩子做小主人尽地主之谊招待朋友,与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事情,聊开心的话题,家长给孩子准备好孩子之间的礼物等等。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与人交往,增强了自信心。

3、锻炼孩子独立能力

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与外界交流接触,这时候需要家长多点创造条件让他们去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比如去代替父母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以此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等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些事情后,也会大胆地去接触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内向的性格也得到一定的改变。

二、不要强迫内向的孩子外向化、推向社会交往,不要拿内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比较,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每个人的长处也不尽相同,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更加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听上去很多父母对孩子内向这件事情,充满排斥感。甚至觉得内向很不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甚至我看到有些父母,为了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逼着孩子出去社交,把孩子锁在家门外,让她一定要跟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教会他各种社交技能,就为了跟别人交流时更友好。

外向的孩子喜欢认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并同他们建立联系,与外向的孩子表现截然相反的是,内向的孩子对别人也感兴趣,但是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可控的小范围一对一的交流,他更珍视知心长久的友谊。

我们父母能做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在学校成为受人人欢迎的孩子,或者一定要踊跃报名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孩子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也许因为他会某一项小技能,深得朋友喜爱,朋友自然也会愿意跟他交往。

其实内向的孩子看到身边的人谈笑风生的时候,有时候也希望自己外向一点,他们会试图去加入一些社交,即使有些社交让他很有压力,他会为避免成为“另类”而呆在压力中。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放心,让他知道,他总有机会加入进去,或者像下面所说到的比尔·盖茨的妈妈一样,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让他愉快的融入社交,而不是硬推向社交场合。

要鼓励孩子,重视有意义的友谊,不要把外向型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标准。

在这个方面,比尔·盖茨的父母就做得非常好,

比尔·盖茨儿时,是个内向的书呆子。比起与人交往,他更愿意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看书。比尔·盖茨的父母并不是说一句“快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就把孩子独自推向“社交场”,而是亲力亲为,每年组织夏令营,邀请不同的家庭在湖边一起玩耍。

每个家庭发挥各自的特长,让自己的孩子有积极的社会活动,只要孩子正能量,开心健康的成长,内向和外向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强制粗暴逼迫内向敏感的孩子变得外向,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1.变得自卑,更内向胆小

孩子刚开始的内向可能只是慢热,熟悉了之后就慢慢打开自己,变得熟络起来。但是如果家长采用不正确的手段逼迫孩子变外向,那会让孩子在心灵上受到一些伤害,变得非常自卑,更不敢和别人交际。这时候无论家长在做任何弥补和改变就太晚了,孩子已经形成了胆小内向的性格,在打开自己就非常困难了。

2.与父母产生隔阂

家长的逼孩子的一些举动实属过分,会让孩子心中产生对父母的恐惧,觉得父母是嫌弃这样的自己的。逐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不愿意主动和父母再去亲近,在家也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与父母没有什么话题可聊,最终导致亲情也会变淡。

当孩子的表现过于敏感时,要在分清是非对错后再采取行动,要鼓励孩子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敏感是不必要的,引导他深入地了解问题,然后逐步缓解过度的敏感。

提起内向敏感的人,记得我朋友小桃跟我谈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小桃虽然平时话很少比较内向,但是工作认真,对待同事有爱心,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同事的称赞。闲聊时谈起她内向的原因,她说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演讲,虽然她极力拒绝,但老师还是鼓励她试一下。最后站上台的一瞬间,她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忘记了,在台上吓得都哭了。所以这件事留给她很深的伤害,直到现在都无法释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性格,性格特点也是受家庭成长和学校及社会教育的影响,孩子性格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不要给孩子随意贴负能量标签,强化他敏感的特点。

但孩子敏感有可能是父母太强势或父母也很内向,父母太强势孩子势必不敢表达自己,久而久之就会以服从为主,害怕父母骂自己;父母本身内向,就意味着很少会和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孩子慢慢的就会缺少安全感,所以总告诉大家“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兰妮博士说过,对于内向敏感的孩子,我们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爱。这里所谓的时间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有意识的付出。很多父母会说,我很忙,我的时间很奢侈,但是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一旦错过就无法挽回。把与孩子的相处作为你生活中重要的首先。既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能收获一个教育出色和成功的孩子。

天津河东幼儿园贝美蓝天幼儿园面向全市招收2.5-6岁幼儿,为宝宝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致电19902009726咨询或者来访。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津塘公路与十五经路交口(交警六纬路支队旁)   

电话:19902009726

课程体验电话
19902009726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