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在家总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饮食,但当孩子到了上幼儿园时,孩子就要学会照顾自己了。大多数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宝宝在幼儿园不适应,所以他们会无意识地做一些“小动作”,但这些小动作不但不会解觉孩子的不适,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各位父母看一下你有没有这些小动作呢?
1、在教室外面偷看
父母把孩子带到幼儿园之后,他们依旧不放心,自己还在教室外面偷偷的看。他们还担心老师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忽视、被欺负或怕孩子不适应在幼儿园里的生活。父母担心虽说是处于对孩子的爱,但这样的做法无非显示着对幼儿园的不信任。
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有这样一个小动作,孩子 难免会有这种心理暗示:即使是母亲对幼儿园也没有信心,从而强化了在“幼儿园不快乐”的误解。
小孩子本就对幼儿园产生了抵抗心理。如果父母在言行上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孩子将更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此,家长平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关于的幼儿园不好。建议家长多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事情,帮助孩子激发幼儿园的趣味性。
2、叮嘱老师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
孩子面临入幼儿园了,家长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吃饱或会不会被其他孩子欺负,所以当孩子交给老师时,他们总是竭尽全力希望老师能特别照顾自己的孩子。虽然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每一位家长要求老师特别照顾自己的孩子,那么这难免违背了进幼儿园的初衷。
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为了走出家庭圈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怎样交朋友,怎样与不同的人相处,怎样照顾好自己。教师的作用不是做保姆,而是引导孩子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学习,协调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教会他们能够生活自理。
如果老师不公平对待孩子,甚至是私底下搞特殊化,一方面会给孩子带来坏的榜样,另一方面,特别照顾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傲慢自大,不利于孩子之间的互动,甚至会被“排挤”。
3、偷偷离开幼儿园
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当父母想离开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有分离的焦虑,总是哭着不让父母走,但是父母不得不赶着去工作,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走。
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很不可行的,宝宝一开始和父母谈笑风生,但在一瞬间发现父母已经悄悄地走了,宝宝心中会有一个很大的伤口,更是怕被父母抛弃,感觉父母不喜欢他了,把他留在幼儿园以后不见他了。正是因为父母没有和孩子正式告别,也没有给孩子任何解释,所以孩子会哭得更严重,下次孩子就不想去幼儿园了。
因此,父母在离开前应该和孩子道别。向你的孩子解释你要去工作,并保证他会在放学后回来接他。父母需要做的事情是让孩子的心情平静下来,告诉他你不会抛弃他不管的。你下班就来接他,鼓励孩子面对暂时的分离。给孩子一个吻,让宝宝觉得你是爱他的,充分尊重他,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离开,可以安心地等你回来接他回家。
4、帮助孩子占领玩具
有些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会快乐,所以有时他们会帮助孩子占据一些玩具,这样他就可以玩他想玩的东西了。虽然父母的保护主义不允许他们的孩子受到委屈,但这种做法是基于其他孩子的委屈之上的。父母的这种行为就是一个坏例子。孩子会觉得,只要他们喜欢,就应该用一切手段抓住它,这样孩子就容易变得暴虐和自私。
因此,让孩子能够开心的玩玩具,同时还能获取友谊,改善人际关系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分享。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和平共处意识。当邀请其他孩子在家里玩时,家长应建议孩子们交换玩具,以便他们的孩子知道如何分享他们的玩具,这样他们就能得到更多的玩具,享受更多的快乐。
父母也可以鼓励他们的孩子大胆的加入别人的游戏圈。当其他人玩玩具时,如果他们想参与,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成为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父母的鼓励和引导可以使孩子通过在幼儿园交朋友的实践,在人际交往中脱颖而出。
5、你总是心太软
孩子一听要去幼儿园就哭的死去活来的,看着孩子痛哭流涕的模样,父母的心都碎了,也许就答应了孩子,今天就不会送他去了。
父母这样做就错了!给孩子留下一次空子后,下次他还会用这个办法。父母的心软和放纵只会给孩子更多的机会不去幼儿园,让孩子容易养成依赖和回避困难的坏习惯。
因此,父母在育儿上应坚持原则,坚持一贯的作风。不应该失去自己的原则,别把孩子宠坏了。让孩子明白大人的话说话算数,这样能够建立父母在家里的权威,这样管理孩子就轻松的多了。
此外,父母应该和孩子勤沟通,找出他们不喜欢幼儿园的原因。只有了解情况,妥善解决问题,孩子才能真正享受集体的生活。
天津河东幼儿园贝美蓝天幼儿园面向全市招收2.5-6岁幼儿,为宝宝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致电19902009726咨询或者来访。